《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接下来还有《经济》杂志要印刷,以现在的形势看来印刷设备还是不足,未来公司只会不断地扩大,干脆未雨绸缪,印刷厂继续扩大,在现在的基础上在扩大四倍,反正这钱迟早要出,晚出还不如早出,而且印刷设备的钱也不贵!”
反正这是设备投入,就算以后用不着也还能卖钱,但是按照九鼎报业公司现在的状况,不可能用不着!
夏禹只希望,印刷厂这一次扩大之后,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
哦,不对,是别坚持这么长时间,毕竟越短的时间内再次扩张,就代表公司的印刷业务要再次腾飞。
第二天一早,《寻秦记》的销售情况就被《九鼎日报》给公布出去了,并且《九鼎日报》上还特地留下了一个版块来写销售情况,字里行间充斥着骄傲和自豪。
40.6万本的销量,这如何不让九鼎日报公司自豪?如何不骄傲?
这完全就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成绩!
因为又创纪录了,这个销量破了香江实体书的单日销售记录!
就连当初金镛的日销量都没有夏禹的《寻秦记》的高。
额,这并不是说金镛不如夏禹,而是年代问题,金镛最后一本书《鹿鼎记》都是在1972年出版的,那个时候香江人民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没这么高,尽管当时《鹿鼎记》的单价也不高,但是消费能力决定了购买力,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再一个,那些年金镛一直不停地创作,又还有古龙和温瑞安、梁羽生武侠宗师的作品抢夺市场,所以读者并不缺书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