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Beryllium(18) (1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计划和变化其实存在一种辩证关系,计划只是有条絮的制定的目标,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抽象而单一的线路,但现实是不断的变化难以猜测的,途中更会发生一些计划中没有预计到的地方而导致计划变化,所以实施过程经常不会和计划走同一条线路。但不论怎样变化如何,最后结果,都只有一个,完成当时制定的目标。

        所以即使现在发生了这么多不可预计的变化,简隋英还是认为他可以通过即时调整方案,完成他推翻简家的大计。

        目前邵群这儿算是安抚住了,现在他一门心思养好身体重振雄风,一雪前耻,短时间内大概率不会再绞尽脑汁帮他拉关系,琢磨怎么极尽可能的替他想办法。倒不是简隋英反感邵群的这一系列行为,而是莫名觉得有些心疼。

        祸是他们俩一起闯下的,困境是他们两个一起造成的,挨了打的却只有一个邵群,被针对的最厉害的也是邵群。本来他的打算是让邵群离开一段儿时间避一避,可邵群打定主意不肯走,他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还真就同意了。所以,即时邵群不走,简隋英也想多腾出点儿时间让邵群避开那些纷纷扰扰,最起码要先把那身伤养好。至于简家,简隋英看了看自己做出的新的计划,觉得似乎也并没有难。

        因着他的关系,简家之前在建筑工程项目上碰了钉子,据可靠消息表示,他们最近又把目光放到了不良资产整合上。他们打算针对那些可能或已经具备破产原因但又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企业,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和债务调整,以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

        这种买卖简隋英以前接触过,里面门道儿不少,当然最主要是关系要硬,因为接手重整的公司要具备打通各个关节的能力,再经由各方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下才能完成。

        简隋英研究了一下,觉得这次大概率要转变策略,不从抢生意那方入手。邵群之前给他联系自己发小的事儿他虽然拒绝了,但有句话他倒是记在了心里,那个发过,他可以想点儿办法坑简家一次。所以,这个坑简家的人,为什么不能换成他呢?

        最近他和邵群都在尽量低调行事,公司接手的大大小小项目,由于邵将军限制的缘故,大多都不能以他们本人的名义,而是选用了不同下属作为套壳公司的法人,没想到这个时候,这一点到是为他的计划提供了便利。他还记得,前阵子邵群转到他名下有一间做风险投资的,因为投资面儿太广,为了合理避税,账目上刻意造出了不少烂账。

        想到这儿,简隋英立即调出了那间公司的细账仔细研究了起来。当时邵群把这间公司转给他的时候明明白白的告诉过他,不用担心这个公司表面上的账目问题,因为另一个真实的账本在其他人那儿封存着,没有他的许可是不可能拿出来的。现下他成了真正的老板,真实账目随时能看。

        简隋英说干就干,想到这间公司的同时就叫邵群手下的那个人把真实账目发了过来,又把明面儿上的烂账放到一起进行对比。不得不说,邵群这人做生意确实是一把好手儿,面上的那个帐虽说一团糟,但真就是有理有据,让人即使叫亏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但真实的账目又着实详细,上到国有企业,下到中小作坊的投资,每一笔盈亏,投资比例,预计回报,月度完成度如何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有了两本账目,简隋英心里也就有了底。他的初步打算是让这间公司的法人和简家接洽,最好是简家能立刻接下这间公司的案子,然后着手进行整合。等各处关系都打通,他再调过头来把公司法人进行一个变更,直接大大方方的弄到自己名下。公司法人一变,之前的合同他可以直截了当的给否了,来个死不承认,到时候简家前后忙活的也就不作数了。反正正经账目在那儿呢,他还可以用这个账目反咬简家一口,宣扬简家资产整合这方面儿风评不好,明明是个经营良好的企业,准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简家却给定性成为破产企业,非要进行破产重组。

        他就不信,这个案例宣扬出去,简家在不良企业整合方向还能接到生意。

        这么想着,简隋英就开始了兴致勃勃的计划细化。这事儿想要完成还是需要考虑不少东西的,比如说和简家签的那个合同,就要在里面儿做不少文章。首先是要模糊合作的意向,破产重组四个字是绝对不能出现在合同里的。因为最后宣扬的时候,这个合同就是份儿有利的证据,只要不出现破产重组四个字,他就可以利用舆论发酵,让其他人认为是简家单方面判定是公司破产。其次就是这份合同包含的项目,越多越好,最好是让简家认为做好这个项目既得利润会超出他们的预计,这样更方面他们沉下心一门心思做好这个项目,联系的人越多,合同作废的时候得罪的人也就会同等的多,栽的跟头也就越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