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史官看着朱雄英道:“陛下,自觉两个字可要记入武宪大典?”
朱雄英点点头。
夏原吉深以为然,陛下讲的可真是不错,不错啊,这很多事情互相推脱延迟,总是耽搁最佳时机。
这一点,几个尚书都是深感如此。
当年,洪武时期,那几个贪腐案便是如此,若是早早地按照新帝这套法子来,也不会伤及无辜官员,更不会搞得贪官耀武扬威,清官瑟瑟发抖,无奈只能同在一条船。
如今,这同在一条船的现象要结束了,都是陛下做的好。
想当初,北方雪灾赈灾,眼瞅着都冻死人了,可是这些官员却还在寻找着谁的责任,谁去合适,谁做多了谁做少了,叽叽歪歪。
以至于几天过去,连京城都没有出去。这样的情况,宋朝不就是十分常见的吗。
解缙是很聪明的,更加的会拍马屁会看眼色,尤其还有才华,这样的大臣放在谁身边都会被喜欢。
当他带头夸赞朱雄英决策时,景清出来道:“陛下,既然陛下可以对官员如此好,那为何要将方孝孺贬去北方各府劳碌。”
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景清这话让朱雄英觉得自己应该把这家伙揍一顿。
他能不知道方孝儒没文采,原本留下编写武宪大典,政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