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花雨落时闻说法
松Y静听好参禅
法莲寺楼高两层,b起禅师寺更似一间村屋,我走进去,觉得空间狭窄,寺内除了供奉一尊金佛外,右手边还有不知名的武将和罗汉像等,供人上香,小小的地方挤满了神只,相信二楼也是类似的陈设。
退出法莲寺,走过几步,又回到禅师寺门前,我掩住口鼻,走进寺内。相b起来,这边地方较宽敞,楼底甚高,但其实亦摆放了大大小小不知名的佛像佛相在不同的角落。在厅的後方较高的位置,供奉了一尊彩绘的禅师像,像身细小并不显眼,要避开放在寺中央的观音像眺望去後方才留意得到。
我绕过观音像,上了几级阶梯,才到禅师爷像前。只见禅师爷一身道袍,看上去似是h大仙多於释迦牟尼,有别於一般所见的佛像金身,整个神位处身在一个岩洞之内。
相传清朝中叶,有位张姓的修行者独自在山上修行,劈柴耕作,自给自足。有一晚,一名村民梦见禅师爷,说自己在山上得道成仙了。第二朝,村民们一同上山,果然发现修行者在一个山洞内圆寂了。奇怪是他虽已过身多时,屍首皮肤仍然保持红润,没有腐朽,村民推断他必定是修成正果,於是在他圆寂的地方建寺供奉,名为禅师寺。
有一点我始终弄不明白,禅师爷明明是得道成仙,而修练成仙分明是道教所宣扬的,可是为甚麽现在这位住持,却是佛门中人?佛道之间,含糊不清,究竟是甚麽一回事?
时至今日,村民仍然相信禅师爷保佑十八乡一带的地方,公庵路之所以得名,也是因为这所禅师寺。现在村民仍保持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廿一日禅师宝诞上山祭祀,敲锣打鼓,又有醒狮,是这里一年一度的盛事。
「从前宝诞祭祀之後,村民都会在寺前煮食,大家席地而坐,大块朵颐,很热闹啊!」还记得有位村民兴奋地对我说,但转眼却一抹伤感地慨叹:「俱往矣!」
从前生活没有现在舒适,物质没有现在丰富,大家却能够同甘共苦,乐意分享自己仅有的。反观现在大家都拥有很多,却不愿关顾彼邻,着实让人感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