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半大小孩的稚气和与年龄不相符的稳重,被融合定格在像素模糊的相片上,尽职尽责的记录着孤儿院里最大的孩子的童年少年期。
谈嘉山看得很认真,遇到有趣的照片,还会掏出手机拍下来。
他注意到何岑故意避开了三张照片,不免有些疑惑,他问:“这几张为什么不剪进去?”
“我印错啦,哥哥应该不太想看到这几张照片。”
何岑嫌弃地撇开那几张何应悟与几位成年人的合照,气呼呼地说:“姥姥和我说过,这三家都是领养过哥哥的家庭——第一家说自己的决定做得太仓促了,把哥哥接回去才发现自己其实还没做好做父母的准备;第二家是接了哥哥过去以后,突然怀孕了,就把哥哥送了回来。”
“最后这家是最讨厌的,他们说哥哥性格太内向、话少、又不爱笑,把哥哥丢回福利院门口就跑了。”何岑愤愤地戳着照片,把它们塞到屁垫底下去,“坏家伙!”
谈嘉山完全没法把内向、沉默寡言还有不爱笑的标签与何应悟对应上。
自从认识何应悟以来,他就没见过这人消极的模样。
只要是和人说话,何应悟就会下意识露出笑容,有时甚至还带着些任人揉搓的讨好意思。
有时候谈嘉山说得过分了,他也不生气,只是当没听懂一样乐呵呵地捧个哏,像是对外界的恶意很迟钝似的。
可观察能力从来都是做记者的基本技能,何应悟不仅在工作中具备足够的敏锐度,就连对谈嘉山时不时上线的消极情绪也能及时体察、以插科打诨的形式逗人开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