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雅典的疑问 (3 / 6)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就是它更嘈杂一些,更破旧一些,来来去去的都是游客,夹杂着几个懒洋洋的本地小孩,在卖烟和一些劣质的玩具。从码头望出去,也并没有好多少。房子很多,人也很多,但都是垂头搭脑的,稀里糊涂地挤作低矮的一团。

        这里已经是比较热闹的地方了。霍克利小心地避开地上的凹陷,对王尔德说道:大人,你看——我们还是上马车吧?

        那你去找你的马车呀,丘吉尔小姐笑道:阁下——奥斯卡,前面就有搭载游客的车行,我们可以先租一辆去找旅馆。别的不敢说,希腊我熟。

        她已经换了一身男装打扮,衬衫马甲西裤,手里挂着外套,一头长发都卷在了帽子里,看起来就像个还没长成的少年。

        -------------

        上一次王尔德来的时候,完全是跟着马哈菲教授走。因为后期资金不足,找的旅馆狭小简陋,几个人挤一个房间。床铺不足,就把床单铺在地板上。每天就着希腊建筑与文学之美吃硬面包,照样欢欣不已。他本想向车夫打听那间旅馆的地址,但是在雅典这样的小旅馆遍地都是,根本没有头绪。车行的伙计用鼻音浓重的英语说道:先生,您说的这种小地方是为那些仆人和穷学生准备的,几位怎么能去那种地方呢?诸位是要去巴特农神殿吧?那周围的旅店我都认识,一定给您介绍一家好的。

        王尔德把头靠在椅背上,低声说道:也好。

        街道两边的景物飞掠而过,虽然只来过一次,记忆却奇异地刻骨铭心。他记得他曾经用多么渴慕的眼睛看过这样的天空,这样的街道,带着少年的意气与青年的沉稳,紧紧地跟在导师身后,时不时因为一两句感概而得到他赞许的目光。

        巴特农神殿为何有如此的魅力?多少画家描摹它,多少诗人歌颂它,即使从未抵达之人,也听到过它的美名,这当然是因为它无与伦比的造型美。

        说的很好,奥斯卡。希腊文学之美也可见于希腊艺术之美。这些象牙色的石柱,不仅是建筑的奇迹,也是人类文明美学不可缺少的一站。雅典人虽然继承了迈锡尼人好武的遗风,但是已经完成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过度,体现这种过度的,就是他们独特而隽永的形式美。1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