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在过年的时候,明智光秀就已经预见了武田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建议三郎推行“德政”。有关“灾厄之年”的说法虽然并不被明智光秀信赖,但是这个说法实际上已经广为流传,再加上三郎接受了建议,给予了那些公卿实实在在的领地,因此甚至不用刻意推动,“织田信长惧怕灾厄之年”的流言就自然而然的越传越广了。
这种虚无缥缈的流言自然并不能被那些大名信服——武田胜赖不如其父信玄智谋出众,但也不是蠢材。真正被流言影响到的人正是被逐出京都的、连将军之名都变得十分可笑的足利义昭。
足利义昭自成为将军起就一直生活在三郎若有若无的威胁下,先不说心性,缺乏钱财就已经让他难以打造出自己的班底,被逐出京后更是再难与织田家对抗——但是这样的足利义昭,也仍然有着在战国时代他人难以替代的特别之处。
首先是他深恨织田信长……嗯这点恐怕不是难以替代的。但是作为被三郎一手扶持又一手拉下的、自认为形如傀儡的人,足利义昭对三郎的恨意绝不会轻易消退。因此,别人的话明智光秀还无法保证,但是足利义昭却是从被逐出去后就一直持之不懈地往其他大名处写信、唆使他们共同对抗织田。如今再加上“灾厄之年”这种说法,曾出家为僧的足利义昭深信这种虚无缥缈的言说,因此在得知三郎实行德政后,必然会再度向其他大名写信,希望他们在这一年里抓紧时间出兵攻打织田家。
其次,便是足利义昭目前仍然有着的将军名头了。
目前谁都知道,足利义昭已经连面上的一点将军体面都没有了,但他仍然是朝廷认可过的征夷大将军。他的要求便是“大义所向”,有了这个“大义”,武田胜赖对于织田的进攻才会名正言顺——表面上的名正言顺。
可以说,留着对织田心怀恨意、所言所思又是“大义”的足利义昭,对织田家来说并不利。但可惜的是,即使室町幕府已经名存实亡,也仍然是存在了两百多年的、足利家建立的武家政权。织田家确实在壮大,但目前只能算是“有利的竞争者”而非“唯一的竞争者”,未将这天下大半揽入怀中之前,织田家能做到的极端也只有将足利义昭逐出京去。
这世道仍需足利义昭存在,作为一张可有可无的遮羞布。
总之,足利义昭必然会再度写信给诸国大名——给予武田胜赖出兵的“大义借口”,就是明智光秀想要做的。
至于为什么会这么做……
“所以我就说啦。”三郎理所当然地说道,“小光一直说我们无法掌握武田出兵的时机,但事实证明,也是做得到的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