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昭化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盛世君主,对敌手腕铁血,治世堪称柔仁。
所以朝廷的意思还是以劝服为主。
“规劝能起什么作用?”余菡对镜摘下一对耳环,回身看着青唯,“咱们这位县老爷,跟那竹固山的耿常可熟了,那会儿我还没嫁给这冤家做小,有几次,我们戏班子被请去山上唱戏,我还见他来吃酒呢。让他劝耿常?只怕耿常三两杯酒就能把他堵回去。”
青唯问:“那时竹固山的县令,就是眼下这位?”
“是呀。”余菡道,“这么穷的地方,谁爱来当官?只有我这冤家。”
后来是什么时候出的事?
余菡记不大清了,只记得洗襟台塌了以后,整个陵川都乱了,朝廷大军入驻,匪患四起,恍惚间像是又回到咸和年间的离乱日子,甚至就连闭塞的上溪也人心惶惶。
“上溪虽然穷,背靠大山好吃饭,不是没有商户的。后来有一天,有家姓蒋的商人着急忙慌地跑去县衙告状——他们家做什么买卖来着……我忘了——总之他们说,他们运去东安的二十多箱货物,到了竹固山山脚,被耿常带人劫了,且那耿常不但劫了货,还杀了他们的人!”
青唯听到这里,蹙眉道:“你不是说这耿常做事留一线,不害人性命么?”
“是呀,所以这事才离奇么。”余菡道,“不过事有例外,山匪就是匪,你还指望着他们都能像那柏杨山的岳氏?匪要立住脚跟,多少都得伤人,当时乱成那样,杀几个人么,也是有可能的。”
“官府将信将疑,刚想查,”余菡双手一摊,“又出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