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61章 两极分化 (4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好在剩下的记者给了张然一些信心,他们看得非常投入,情绪随着乔正飞的命运起伏,时而鼓掌欢笑,时而摇头叹息。

        当电影进行到最后,乔正飞驾着飞机冲天飞起,影片戛然而止,接下来是潮水般的掌声。

        灯光亮起,放映厅里是一张张泪流满面的脸。

        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看完了整部电影的媒体记者们表现得特别踊跃,不断抛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者们关注的重点在张然身上,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冲着张然来的。以至于发布会的主持汉学家艾琳娜,不得不提醒记者们,向另外两位演员提问。

        有记者问道:“这是一部非常美妙的电影,简直难以想象。这部电影跟你之前的作品完全不同,是一次完完全全的颠覆。真没想到你会拍。你为什么会拍这个故事?”

        张然微微一笑:“每个人都有特别想表达的时候,都有想抒情的时候。《飞行家》就是一次自我阐述与表达,是我内心情感的一次抒发,因此在风格上就比较自我一些。”

        有记者问道:“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部电影,4:3的画幅,大量的横移镜头、过曝镜头、长焦镜头,这任何一种在一部电影中大量出现,就很另类了。但现在这些大量集中出现在《飞行家》中,真的太疯狂了。为什么要这么拍?”

        张然解释道:“这部电影是反应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冲突,通过压缩画面的空间,能够体现出现实对梦想的挤压,现实对梦想的束缚,这种感觉我希望通过镜头来传达。”

        说到这里张然笑了起来:“其实用过曝镜头和长焦镜头都是巧合。就拿长焦镜头来说,开始我们并没有打算用长焦,不过演刘娇的小姑娘,有点怕生。为了让她更好的表演,我们将摄影机摆得很远,采用长焦拍摄。长焦镜头会压缩画面空间,导致画面有轻微的失真。而这轻微的失真让画面有一种梦幻感,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因为整个故事是刘娇的回忆,回忆肯定会有失真的地方。于是,我们就大量运用了长焦镜头。”

        一位台弯记者读出了一些别的意味,问道:“电影中78年改革开放、92年南巡、97年香江回归,都是重大的政治事件,让我感到导演在描述某种政治关系,是不是有某些隐喻?”

        在三大电影节,很多记者,尤其是欧美的记者特别喜欢问内地导演导演政治方面的问题,什么****啦,审查啦,反正就像听到导演抨击政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