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书中记述了三国魏明帝在建筑凌霄观时,误将尚未题字的匾先钉在高处,“乃笼盛韦诞,辘轳长縆(geng,粗绳)引上”,使他能在离地25丈的匾上写字。
而且古代对于杠杆和滑轮等借力方法的运用相当广泛和到位,效果相当好,完全不比现代起重机差,古代有很多遗址是利用现代起重机都很难达到那个效果。
大明的新款起重机,原理和辘轳差不多,属于十九世纪前期的桥式起重机,由蒸汽机驱动。
朱克臧继续摇摇头说道:“那样的效果也不明显,最终还是要通过人力来解决。”
大明未来的第一科学家黄履庄若有所思,在观察了一会儿后,说道:“皇上,微臣观察瓷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称为——匣钵的物件,瓷器需要高温热处理才能烧成,先将各种瓷坯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采用匣钵除了提高烧制瓷器的数量,还便于陶瓷工匠进行搬运、装卸。”
“不如,我们给船运的货物也加上匣钵!”
这不就是集装箱吗?
黄履庄真是个全才。
朱克臧补充道:“大明可以把匣钵做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铁盒子,并给它做成统一的标准样式,朕管它叫集装箱。”
“这样的话,就可以在码头对货物进行分类装卸,将发往同一个地方的货物装在一个集装箱里,然后用一些起重机,通过移动这些装好货物的集装箱到船上堆叠起来。”
“这些集装箱的四角都可以设计出卡扣,上下左右堆叠起来可以互相扣住,这样不但能够摆放得更整齐,更牢固,装得更多,也大量节省了在船上摆放货物的时间和人力。”
“以后,我们的马车、蒸汽轮船,甚至是蒸汽火车都可以做成承载集装箱的样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