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他在另一篇文章《延安纺织议》中说,延安的布匹价格高出西安数倍,百姓生活贫困,国家税收日益减少,是因为当地农妇不会纺织。
他主张官府向延安一带的百姓发放纺织机具,招聘关中的纺织能手去传授技术,帮助延安发展纺织业。
如今,他一听说大明回来了,他陕西老家再次游历江南,准备游历完江南,就前往岭南投奔新大明朝廷,没成想,还没游历多久,应天府就光复了。
如此大儒,但他心里有一个遗憾,就是自己的好友顾炎武没看到大明回来的这一天。
顾炎武在两年前就去世了,在1682年,新大明还没发迹的时候,就溘然长逝。
“诸位,我对很多事情也都一知半解,不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起来,我对咱们这位皇上,当真只有惊叹和佩服,皇上不过弱冠之年,却有寻常人都不具备的胆识和才学,每思及此,不免让人相信,这位皇上恐怕真是帝星转世,生而知之。”
有人问:“山史先生这话说得是否有些过了,再怎么说皇上不过是二十岁青年,匡扶社稷之大业能成功,朝中肱股之臣、栋梁大将的功劳应该更多吧。”
王宏撰却一拍手,叹道:“我从前也这么想,可都错啦!你们想想,我大明几乎被赶尽杀绝,咒水之难,包括永历帝、黔国公等一众最后的大明臣子都已经殉难,延平郡王东征惨败,所谓的肱股之臣、栋梁之将,还剩下谁?”
王宏撰谈性很足,又道:“我观皇上新政,这议政院真是一个好,天子破了太祖旧制,重立宰相,虽然不这么叫了,称作首相,但是基本还是一个事。议政院有首相和几位副首相,会同各部尚书共议,各政令通行起来,皆有法度可遵循,效率非当年内阁可比,看上去这都是些形制的东西,但昨日参访了新国子监,在里面听了几回,才知道原来我大明新朝,里面有大玄机!”
“另外,诸位如果想入新朝为官,不妨多看看皇上的真儒书籍。”
王宏撰点醒道,毕竟今日坐在这里的众人,大多是都是想在新大明干出一番事业的读书人。
他昨日在应天府的新国子监已经遇到了朱克臧,和皇上一见如故,直接封他为应天府尹,这两日就得上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