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大明神武七年三月底,瑷珲。
这座雄踞关外的雄城名都,如果没有朱克臧穿越,它会以《瑷珲条约》闻名华夏,但是未来,很多人都忘记了5月28日是瑷珲条约签订的日子。
却被罗刹国记住了,他们每年5月28日,都会在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举行庆祝《瑷珲条约》的活动,当地的民众会在瑷珲条约纪念碑上献花。
瑷珲城,内环崇岭,外襟大江,为当时黑龙江沿岸最大的城镇,在初春的阳光下,瑷珲大地的积雪开始解冻,显得天气异常寒冷。
瑷珲城四座城门紧闭,人口只有四万的小城,街道上冷冷清清,连原来人声鼎沸的龙王庙都无人上香,一间间的店铺都是大门深锁。
城头上面,大清黄龙国旗有气无力的飘扬着。
瑷珲城外,大明的日月旗在大地上显得异常醒目,名义上属于康熙皇帝常宁管辖的宁古塔的一万八旗降兵(实际上是佟国纲统领),还有二万高丽兵,一万大明正规军摆出了八个个大型步兵横队,堵在了瑷珲四门之外,每座大门外头都是一前一后两列大横队,堵了个严严实实,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门门大炮被架起,黑洞洞的炮口就对着瑷珲的城墙,战斗几乎一触即发!
这次大明不打算偷袭了,因为偷袭只能用一次,第二次就不管用了。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和他的副手都统那喇·玛拉,还有两人手下的一票都统、副都统、参领,这个时候已经站在了瑷珲南门的城楼上,这些人都脸色铁青站在城头,一人一支西洋千里镜。
正朝城外八旗降军阵后一面刺着“康熙来了”的黄色大旗张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