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吴三桂一生也是在明清之间反复,抗清,降清,再抗清,把他和施琅比较一下,可以看出,施琅比他还多了再降清这一轮。
尽管施琅比吴三桂多了降清一轮,但后世对二者的评价却截然相反,有天壤之别,可见历史的选择很重要。
今天施琅照旧附和了寥寥无几主战派的观点,在这个金銮殿上,显然那么微弱。
见到发声的施琅,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突然灵光一闪。
立刻就在朝会上舌战群儒,强烈要求大清水师东征。
李光地是泉州人,和施琅是同乡,对夷州岛和夷州海峡、澎湖、鹿耳门这些险要的所在很了解。
他对夷州岛以前的情况也一清二楚,认为夷州岛军事上已经很虚弱,内部也不团结。
而大清这时正是国富兵强,水师力量足够渡海收复夷州岛,因而他的观点和康熙不谋而合。
康熙当然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准备采取军事行动收复夷州岛。
康熙当即就问李光地什么人可以领兵去攻打夷州岛。
李光地看向施琅,说道:“臣保举一人,可以担此重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