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85章 大明化工产业的萌芽 (2 / 6)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让安全生产、安全实验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工匠的内心。

        黄履庄等人立刻熟练地将一堆器具组装起来。

        这实验器具都是大明玻璃厂自产的,比如那四五尺长的螺旋形玻璃冷凝管,原先还得去跟英国人高价购买,价格竟要到十八两银!

        在黄履庄这个大发明家的主持下,玻璃厂耗时一个月,就攻破了螺旋形玻璃冷凝管这道难关,至此,实验器具再也不被西方人卡脖子了。

        黄履庄真是新大明宝贵的复合型人才,什么都能插一手,朱克臧有预感,他会是新大明第一个大匠师,比苏老成还快。

        “是以,这硝化棉的要点就在于发烟硝酸和纯净的棉花。”

        朱克臧又不厌其烦地将所知的硝化棉制作过程讲了一遍。

        这东西虽说起来简单,仅用了四五行字就造好了,但实际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就会导致试制失败。

        记忆中的工艺过程,仅有“纯净的棉纤维”、“浓硝酸”、“硝化十五分钟”这几条。

        想要造出威力巨大的军用硝化棉,还得靠黄履庄等人经过反复试验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