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26章 浅论正身与正义 (3 / 7)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大人请说,”吕娴道。

        “衙门考试,每次人数都极众多,而来徐州求学者无数,然而衙门办学,只一知智书院,完全不足以应对那么多的学子学习,因此,吾以为,不如鼓励私学。”许汜道,“私学一是灵活,二是活力极盛,三是分担了衙门的书院等事。而知智书院便可以作为一个教育的部门的而存在,只收取少数学生,并且监管私学,以及师者考核等,而从教需要考一个执教的证,作为评级标准,同时,面对民间私学,发放大纲,印书,以及有新的学科出现,都可以向处公布,主要是这么一个发布并监管的部门。”

        吕娴听了眼睛一亮,道“对,对。”

        王楷笑道“自孔子以来,学问一事已然下移,私学兴盛是迟早之事,而私学的存在,也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光靠衙门来办,只怕时效性不及民间灵活。此事,可与司马徽先生商议。”

        吕娴道“高见!这个事,你们二人与司马徽先生议而定。”

        二人拱手道“是。”

        “应该鼓励私学,教育,同时也需要规范,”吕娴道“这就与市场一样,我之所以鼓励私人小厂,就是不想消弥民间的活力,总是想把一切行为都控制在衙门手中,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的。衙门要做的事不是要赚尽天下的钱财,而是,监管它们,规范它们,同时,它们的灵活性,又远远是衙门所不能办到的。如此,民间流通大增,这税收才多,而徐州兴旺也不过是旦夕之间。”

        “所以要鼓励民间教育,鼓励民间办工厂,不仅要鼓励,还要给与赏赐,恩典,许大人,王大人不若拟个荣誉工厂主的名号,到了年终之时,可供考核颁发,便能大大激发民间的动力。”吕娴道。

        二人笑着应了。

        “司狱与监管才是衙门该做的事,重中之重。而民间的活力,自有蓬勃,如此各司其职,才能高效的运转。”吕娴道“培养人才,更是要抓紧,教育这一块,也是重点,以后要抓紧了。多与司马徽先生商议,多印些书,徐州百事待飞,需要更多的基层官员,小吏,而普法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三人聊了不少,吕娴道“以后徐州诸事,都在两位身上,万事开头难,万事也不怕出错,出了错,改过便是,但不可掩盖,勇于承担,才能更拥得人的好感,才更值得天下人的爱戴和拥护,徐州才有未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