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6章逃兵2 (4 / 7)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朱允熥提起朱笔,在一本奏折上画上红色的圈,圈住这几个字。

        老爷子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大明的卫所屯田养兵,其实是集合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寓农于兵。有战事则抽调作战,无战事则为民种地。

        在后世这种制度被许多人诟病,但朱允熥看来,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适合时代的制度。

        卫所屯田养兵,这不是大明的独创,历史上能打仗的军队都是有恒心才有恒心。卫所屯田,它的本意正是如此。

        但是这其有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所有的士卒都是军户,是世袭的军户。

        世袭的军户,家男丁一人是正军,其他子弟是馀丁。军户家庭的正军,不是从生下来就在一个地方当兵的。而是要进行戍边,长途跋涉到千里之外。

        若有家室的,还要带着家室一块。按照大明的军法是要给予田地房屋,可事实上这么多兵总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之事。

        况且这些军户和清初时作为职业军人的旗子弟还有不同,这些军户在戍地,实行的是戍边和耕种轮流制度。而且他们种出来的粮食,多数都要上缴用作军粮。

        军户的日子很苦,甚至比一般的百姓还苦。

        尤其是那些因为犯罪被充军的恩军,生活更加困苦。军的上下级关系,克扣等事远比官们简单粗暴得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