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杨志:“你这村鸟,理会得甚么!”这句是担生辰纲的时候骂那些军汉的,这些军汉都是正规军,所以“村”字很明显不是乡村村民之类的意思。我个人猜测,大概等于……土JB?联想到后半句,理会得甚么=你懂什么!很可能这个村就是说他土,没见识,不知道,傻JB。
所以可千万别觉得古人都很文雅哦,脏话这方面古今中外都是吻合的,大家都知道的攻击力,只是因为地区和时代的隔阂,需要翻译转化一下罢了。
鲁大师还喜欢骂入娘贼,大家应该能推出是什么意思了吧?
鲁大师和武松可以算全书最能骂人的角色了,相比起来鲁大师更胜一筹,他的“入娘撮鸟”哪怕放到全部108个人的语录里,也是性欲色彩最浓重的那位,没有之一。
鲁智深在大闹寺庙的时候打了门口的金刚雕像。佛教《金刚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金刚无性”,金刚没有七情六欲,也不执着于性别和身体。而鲁智深表达反抗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群金刚打个稀烂。
相比起来,林冲简直是梁山上的文明人战斗机啊有木有?出现的脏话都太中规中矩了。比较隐晦的地方就是他杀王伦的时候,书里只说他拎起王伦骂了一顿,具体骂了什么一个字没写。
我时常会想,此时的林冲究竟会骂什么呢?施耐庵想表达什么?究竟是林冲彻底放弃道德和底线,由官入匪,放飞自我,自暴自弃,所以骂的话脏到必须一笔带过;还是林冲做派如旧,没必要多费笔墨,一笔带过即可呢?我觉得两者都是合理的。
后者是很高明的写法,不必要和没变化的地方就不写。比如书里明确写了武松和鲁智深对诏安的看法,却从没出现过林冲的表现,可见林冲就是坚定的诏安派,此处只需要写反对诏安的角色,没必要写林冲。
前者也有道理,前文便有铺垫,林冲是能忍能让的,堪称谦谦有礼,但风雪山神庙杀了发小后彻底崩溃,开始乱打人,毫不讲道理,抢了别人的酒后还说:“你们都走了,老爷快活吃酒!”前后形象反差之大堪称断崖,但并不突兀,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所以如果他性情大变,骂王伦的语言脏得要死,只能略过,耍个写作技巧,我觉得也很正常。书里也多次提到林冲在阵前高声叫骂,交战双军中就数他骂得最响亮。
梁山好汉们就像一头野兽,或者说人类本身就是兽,但当我们懂得道德和法律,懂得约束自己时,就脱离了低级趣味,有了文明的人性。可即便如此,也永远无法摆脱食和色,顶多只能从毫无克制的食色变为有秩序的食色,可见有些东西刻入了生物的DNA中。一辈子不吃饭,一辈子不接触性与色,这都是违背人性的,要么通向死亡,要么通向崩溃,要么通向畸形。
许多梁山好汉本来在文明圈中生活得好好的比如林冲、卢俊义、杨志,却被屡次背叛,被命运戏弄,以至最后不得不抛弃道德,践踏法律。杨志被牛二多次挑衅,依然坚持说不杀无冤无仇的人,最后不得已动手,好比绷着的弦猛然断裂弹开,所以他杀了牛二后又性发,跑回去把尸体戳了好几刀才觉得舒服。但此时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比武时梁中书都亲口说了,杀死人也没关系,可是杨志在那一瞬间还是想:“我和他无冤无仇,为何要他性命?”这样三番五次试图坚守和自救的杨志,最后竟然在吃霸王餐时想:等我把这个人杀了,其他人就不敢上来烦我了——断崖的差距之间,藏着多少讯息?林冲和武松都有过这样前后变化剧烈的描写。我每次细品水浒传时,都为他们落泪。
这也是我为什么安排杨志在吃霸王餐的那个时间段强奸,平时的他干不出来。这个时间段里的他是野兽,是已经抛弃道德和底线的浪子,没有任何牵挂和顾虑。一顿猛吃爽了就好,没钱又怎样?我不管,我就有理,不准来烦我!一顿猛操爽了就好,没道德又怎样?我不管,我就这么做了,反正都无所谓了,一切都没有意义,我及时行乐就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