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这首歌旋律其实很简单,只有两段,
「校园的钟声叮当叮当交织过多少美梦」
「唰啦啦啦拉唰啦啦啦拉成长的岁月最是令人难忘
第一段用在8个句子上,重复8次,这部分是主歌,第二段用在2个句子上,这是副歌,反覆唱这两个句子,先是重复了2次,最後重复了4*2=8次,而且以渐消的方式还重复了2次,一共12次。由於这两段旋律都非常优美,反覆唱,不仅没有觉得厌烦,反而觉得很过瘾,百听不厌。
高晓松是中国大陆最接近罗大佑的音乐人,《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就是高晓松的《童年》和《光Y的故事》,当然,无论词曲都距离罗大佑的那两首还是有些差距。我觉得也稍逊《菁菁校园》。首先是旋律,《菁菁校园》音调很平和、不高不低,一个男生的正常的嗓音就可以唱,《同桌的你》则b较尖细,一个男生需要憋屈着嗓音去唱。同样是回忆,《菁菁校园》感觉是从容不迫、淡淡惆怅,《同桌的你》则显得急迫难耐、苦苦追索。
再看歌词,《同桌的你》写实,一个很具T的人——同桌nV同学,以及和她很具T的事,日记、相片、橡皮、长发等等。我很难对这些内容感到共鸣,首先,在中国,异X同桌在小学和初中,那时候,至少我那个时代,也许是因为温饱还有问题,营养不良,初中的孩子还是小小的个子,那懂什麽男nV之情,我见到的情况,绝大多数男生和同桌nV生没有任何交往,什麽日记、照片、长发,只是高晓松编造的矫情。到高中、大学之後,情思萌发,但这时没有异X同桌的情况。所以《同桌的你》用上艺术的夸张,勉强可以对应初中校园生涯,唤不起高中和大学的感受。
《菁菁校园》写虚,提到一系列很宽泛的事物,钟声、美梦、寒窗、林Y、梦中伴侣等等。然後给出总结X的感受,神伤、难忘、惆怅。这些内容覆盖面大得多,几乎每个学子都能遇到,对我而言,很能代表我在大学期间的感受,没有发生很具T的事,就是神伤,就是惆怅,就是莫名地想念什麽,期待什麽。
这首歌的歌词虽然简单,但还是有值得细细咀嚼的地方,首先看歌名,
菁菁校园——「菁菁」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菁菁校园」则是草木繁茂的校园,可以引申出,一校园的美丽,二校园里充满青年学生的朝气和活力。结合歌词,「菁菁」还可以有更多联想和引申,b如,歌词中还提到很多梦、很多神伤,因此,「菁菁」也可以用来泛指各种「多」。整首歌应该是歌者离开学校後,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和感慨。
再看主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