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水转大纺车锭数有达32锭的,主要用来进行麻缕加拈。
每天可纺麻纱100余斤,功效是脚踏三锭纺车的30多倍。
元、明以后,棉花逐渐推广,麻纱需要量下降,大纺车纺麻因此日渐减少。
棉花纤维短,拉力小、水转大纺车不适用于纺棉纱,故而未被推广使用。
但以水转大纺车为代表的华夏机械技术知识传到欧洲后,对英国阿莱克特等发明家研发出可以纺织棉花的水力纺纱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水力纺纱车的齿轮慢慢动了起来,郑克臧从小工匠江喜接过棉花放到机器上。
在众人目瞪口呆之际,一批崭新的棉布已经成型,这种速度震撼了这群士大夫。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快的织布方式,假如这台机器火力全开,速度该多么快,他们不敢想象。
郑克臧指着走锭精纺机说道:“这就是工匠的力量。”
“且不说这种伟大的机器,我们平时用的瓷碗,种田用的耕犁,和鞑子战斗用的火铳,都离不开这些辛勤工作的匠人们的努力,正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生活,也让现在的我们能够看到那些鬼斧神工的艺术品,他们不是所谓的身份低贱的匠户,他们都是精益求精的大师。”
郑克臧的话震聋发聩,之前发对郑克臧最为剧烈的户官杨英陷入了深思。
身为东宁总制使,陈永华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